close

報導/牛靜琪 攝影/連震黎(主視覺)、黃玉淇(商品+櫃位)化妝/Kelvinby M.A.C.)髮型/Imaby對應 斐瑟旗艦店)模特兒/貝貝(by會星堂)、張馨云(by風暴)場地協助/三越百貨公司信義店報導/牛靜琪 攝影/連震黎(主視覺)、黃玉淇(商品+櫃位)化妝/Kelvinby M.A.C.)髮型/Imaby對應 斐瑟旗艦店)模特兒/貝貝(by會星堂)、張馨云(by風暴)場地協助/三越百貨公司信義店【From 時報週刊1456】

相對2004年台灣化妝品專櫃品牌衝出成長13.2%的好光景而言,2005年美妝專櫃品牌成長8.1%,僅繳出 250億台幣左右的成績單,不算大好,也不算太爛,算是中度成長。Chanel化妝品部門總經理蔡文說,台灣原本就是個淺碟化巿場,在人口數字沒有增加,甚至有部分外移的情況下,巿場業績成長有限自然也不是太意外的結果。

2005年專櫃化妝品牌,集團母品牌在base相對龐大,細節雖有小變化,但諸如品牌形象等大方向卻不易立即有180度的乾坤大逆轉的情況下,表現平平甚至於不盡人意。反而是集團內,夙來躲在大姐背後的妹妹品牌,受到替代效應的影響,反而有不錯的成長表現。以下就是2005年美妝TOP10大代誌。

1.《美麗聖經》引爆美麗戰爭

每年化妝品界都有一個大災難,2005年最大的災難應該就是《美麗聖經》譯本上巿時,書商和翻譯的醫師為了打書,其實提出了「一瓶售價4,200元的海洋拉娜乳霜,成本只有30元」的聳動說法,不但讓La Mer陷入無妄之災,而且也掀起了各方討論成本是否等同於售價的爭辯大戰。

《美麗聖經》的作者寶拉培岡在1995年推出了這本書時,書中並沒有特別highlight海洋拉娜,這和譯者與書商的刻意炒作話題,加上當今媒體嗜血的走向,對海洋拉娜當然是不公平的。事實上,如果光從成分來推算成本結構及售價,卻完全忽略了配方的複雜度、成分的等級、獨特的萃取技術,以及品牌背後的智慧財產權,是非常難以叫人信服。如何教導消費者從「媒體暴力」中看清真相,恐怕才是化妝品業者未來的一大職責。

2.TOP20排名大洗牌

精品品牌Dior和Chanel,在2005年的戰果十分輝煌。不但在SOGO台北店首度創下單櫃突破1億台幣大關,Dior在2005年也首次擠上TOP5的排行榜。資生堂9月上巿的美人心機彩妝系列,受到極大的好評,讓業績終於穩住,有4%的微幅成長。除此之外,專業彩妝師品牌,諸如M.A.C.、Bobbi Brown和RMK都有相當不錯的成長業績。而La Mer受到《美麗聖經》事件的影響,在新客信心不足的情況下,業績大幅下滑。

比較值得注意的是,在網路發達以及消費者美容知識&產品資訊,愈來愈豐富的狀況下,一些品質不錯,知名度雖然不大,比較NICHE的品牌,反而有不錯的表現。譬如澳洲天然植物品牌Aesop,在完全沒有廣告預算,只有4個櫃點,一年卻可以做出6,500萬的好成績,而且有80%的顧客教育程度是大專以上。Chantecaille只有5個櫃,一年則有8,500萬的傲人業績。而被比喻是L'Oreal集團的「珍珠」的Kiehl's,因為名人推薦效應,產品本身也不錯用,加上熱心社會公益的良好形象,一口氣成長了86%。

3.低價韓流美妝熱到不支

一瓶指甲油35元,一片保濕面膜只要40多元,打著自然素材+超低價親民路線+人氣十足的韓星代言人的韓國平價化妝品品牌,不管是The Face Shop或是被暱稱是一朵小花的Missha,店面就設在年輕世代人潮洶湧聚集處,永遠擠滿人潮的店面,讓美妝界掀起了一股如火如荼的低價韓流風。

以The Face Shop為例,不但有多達600多種產品,在價格方面,也有別於歐美或日系產品多以15倍定價銷售策略,而以產品成本3倍定價,加上豐富多樣的試用品策略,當然吸引了不少年輕愛美但是口袋沒啥錢的美眉的積極靠櫃。

4.爆紅的「美麗節目+名人推薦」=置入性行銷

《女人我最大》從2005年4月分開始,終於確定以美麗為主題,找來了牛爾(保養+DIY)、Kelvin(彩妝)、Tony(髮型)和LuLu(瑜珈)4位專家,搭配一些藝人,在節目上以脫口秀+主題式的方式,親自介紹並示範個人使用小祕方及技巧。因為兼具娛樂、流行、時尚資訊等多重效果,加上節目中曝光的產品,播出後還會再搭配網路部落格的討論,雖然收視率只維持在0.3左右,但因主要的收看族群是以最容易相信專家推薦與明星代言的15﹣24歲年輕美眉為主,Focus十分清楚,結果大受歡迎,只要產品在該節目曝光後,第2天全省百貨公司專櫃或賣場便擠滿了慕名前來購買的人潮。《女人我最大》還因此推出了季刊,第1本就賣出17萬冊的好成績。

《女人我最大》不僅捧紅了藍心湄、牛爾、Kelvin和Tony,也讓化妝品業者願意砸下1集50萬元的大錢在節目上,請這些藝人和專家在節目上推薦&示範自家的產品,加上相繼出現的《美麗藝能界》、《美麗達人》、《美鳳水噹噹》、《美麗俏佳人》等同質性極高的美容保養節目,化妝品業界在2005年可是把「置入性行銷」玩到最高點。

5.In & Out

用「Easy in,Easy out」來形容台灣的化妝品圈,可是十分的貼切。年初L'Oreal集團旗下的頂級品牌HR,在全球化策略下,先暫時退出台灣,待品牌定位更清楚後,才會再度進入台灣巿場。不過走了一個,當然又要補一個。在全球各地走精緻彩妝路線的Giorgio Armani,也是L'Oreal集團第一個有精品背景的品牌2006年肯定是要進入台灣。

喧嚷以久隸屬資生堂集團的Nars,台灣到底會不會引進?在台灣資生堂1月3變的情況下,截至目前截稿為止,資生堂給媒體的答案是「應該會進吧!」。P&G集團隸屬日本蜜絲佛陀的Illume,將在2006年上半年度,同時進軍大陸與台灣兩岸。蜜納集團2006年也將引進2個法國品牌,一個是經典香水品牌Caron,另一個是走專業沙龍護膚路線的Odile Lecoin。

不過最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還是Benefit與Fresh的引進。LVMH集團香水化妝品部台灣區總經理黃懿文,原本信誓旦旦說不會進台灣的Benefit,在Benefit總部前來台灣視察後,十分看好台灣年輕美眉的購買潛力,2006年3月將可以在新光三越信義店看到這個很有好萊塢味,兼具Anna Sui與Stila風格的NICHE品牌,價位約和Anna Sui相距不多。Benefit走的是體驗式行銷,強調試用後的口碑,因此BC團隊格外重要。至於在美港很受潮男潮女歡迎的Fresh,雖然是由代理商來經營,但是別擔心,2006年也會用力和台灣美眉見面。

但如果是從全球的角度來看,花王(Kao)以2,790億日幣(將近是24億美元)併購了鐘紡化妝品公司(Kanebo Cosmetics),而成了日本第1大的化妝品集團。未來台灣的佳麗寶會有什麼新作為?台灣代理商東方美則是樂觀其成。話說回來,東方美集團2005年倒是有許多大變化。包括因為與法國Yves Saint Laurent總部經營理念不合,在Yves Saint Laurent新加坡分公司一拖再拖之下,新的代理商遲遲找不到適當人選,東方美集團還是決定要在12月27日全面結束Yves Saint Laurent。東方美集團副董事長鄭娟芳也說,東方美集團已經把Chic Choc 的經營權全數買下,未來奇可俏可將不只是個化妝品牌,還會有飾品以及生活用品,呈現Total Look全方位的面貌。

至於Stila,在美國雅詩蘭黛積極尋求新買主的情況下,台灣的設櫃計畫目前則無任何改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rdindePa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